被遗忘的魏国大将军—曹真
来源:厂商投稿作者:1y2y发布时间:2012-08-09点击:

[导读:] 被遗忘的魏国大将军曹真 在傲视天地里,魏国的威望将当中没有曹真这位将军,所以有些不了解的朋友有可能不知道这位英雄,其实曹真在三国时期,是一位非常勇猛的将军,现在我们就来说一说历史上曹真的一些辉煌事迹。 曹真(?-231),字子丹,沛国谯(今安徽
被遗忘的魏国大将军—曹真
在傲视天地里,魏国的威望将当中没有曹真这位将军,所以有些不了解的朋友有可能不知道这位英雄,其实曹真在三国时期,是一位非常勇猛的将军,现在我们就来说一说历史上曹真的一些辉煌事迹。

曹真(?-231),字子丹,沛国谯(今安徽毫州)人,曹操族子。三国时期曹魏武将,官至大将军、大司马。其父为曹操招募人马时被州郡所杀,曹操因怜悯曹真少年丧父而待其如亲子一般,因赞赏曹真的勇猛而让他率领虎豹骑。曹真在镇守曹魏西北边境时表现突出,魏明帝时期屡次对抗诸葛亮的北伐。231年病逝,谥曰元侯。
曹真是曹操的侄子。三国志记载:太祖起兵,真父邵募徒众,为州郡所杀。太祖哀真少孤,收养与诸子同。后因曹真勇猛,就让他带领虎豹营骑兵,(大家应该都知道虎豹骑的厉害吧,能担此重任的人绝非一般呀),逐渐成长为曹魏的顶梁式人物。 另有魏略记载:真本姓秦,养曹氏。或云其父伯南夙与太祖善。兴平末,袁术部党与太祖攻劫,太祖出,为寇所追,走入秦氏,伯南开门受之。寇问太祖所在,答云:“我是也。”遂害之。由此太祖思其功,故变其姓。
说到这个人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演义中的无勇略,无气量,无大局观的三无青年。现在我们来看看历史上曹子丹究竟如何。
第一,异常勇武。三国志记载:常猎,为虎所逐,顾射虎,应声而倒。能将老虎视为无物,岂是等闲辈。后来“太祖壮其鸷勇,使将虎豹骑。”曹操敢任之为其虎豹骑的将领,其武力可见一斑。
第二,很有才华。曹真生平战功赫赫。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,曹真受命总督诸军,遣张颌于街亭大破马谡,迫使孔明撤军,后又进军南安、天水、安定,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,真进军围之。条谓其众曰:“大将军自来,吾原早降耳。”,后兵不血刃,三郡皆平。曹真常与将士同甘共苦,士卒皆愿为其效命,〈孙子兵法〉所说:“视卒如婴儿,故可与之赴深奚;视卒如爱子,故可与之俱死。” 此亦真之所具将才而所为。
第三,有先见之明。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后,曹真认为诸葛亮若再次北伐必将过陈仓,于是先遣郝昭和王生守陈仓,果然建兴六年,诸葛亮乘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之机,出散关,包围陈仓。后来攻打二十多天无果而返。见于三国志:真以亮惩於祁山,后出必从陈仓,乃使将军郝昭、王生守陈仓,治其城。明年春,亮果围陈仓,已有备而不能克。
第四,为人仗义。三国志记载:真少与宗人曹遵、乡人朱赞并事太祖。遵、赞早亡,真愍之,乞分所食邑封遵、赞子。真每征行,与将士同劳苦,军赏不足,辄以家财班赐,士卒皆原为用。能善故人之后,谓之义;能以己之财资以国用,谓之忠;故此谓之忠义之士而不为过。
附图1:第一次拒诸葛亮北伐:诸葛亮扬言走斜谷道取郿,让赵圌云邓芝设疑兵吸引魏兵,自己率大军攻祁山。陇右的南安、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。张郃出拒,大破马谡于街亭。诸葛亮退后,三郡复降魏。

附图2:第二次拒诸葛亮北伐:诸葛亮出散关(陕西宝鸡市西南)围陈仓(宝鸡市东),招曹真部将郝昭抵抗,终粮尽而退还汉中。

附图3:公元223年春,曹魏帝国上军大将军曹真,命左将军张郃,攻击东吴驻屯江陵中州军队,大破东吴军,遂占领江陵中州。

曹真伐蜀未果,带病回洛阳,次年,曹真薨,谥元侯。长子曹爽继承爵位。魏圌明帝追思曹真之功,下诏曰:“大司马蹈履忠节,佐命二祖,内不恃亲戚之宠,外不骄白屋之士,可谓能持盈守位,劳谦其德者也。其悉封真五子羲、训、则、彦、皑皆为列侯。” 可惜其子曹爽任用私臣,优柔寡断,后被司马宣王所诛,为其带来灭顶之灾。正始四年(243年),七月,魏帝曹芳下诏在太祖曹操的宗庙祭祀已故大司马曹真、车骑将军张郃、左将军徐晃、前将军张辽、右将军乐进、武猛校尉典韦等二十位对魏国功勋卓著的大臣。
正所谓:跨马乘风三十载,灵丘木棉始盛开。
拒玄德,征孙吴,二次北伐亮北败。
将军扬功名在外,三郡闻名自降来。
助子桓,辅明帝,笑指演义没真才!
被遗忘的魏国大将军—曹真 希望这篇文章大家会喜欢。。。拾起我们遗忘的历史,属于我们的中国历史!
在傲视天地里,魏国的威望将当中没有曹真这位将军,所以有些不了解的朋友有可能不知道这位英雄,其实曹真在三国时期,是一位非常勇猛的将军,现在我们就来说一说历史上曹真的一些辉煌事迹。

曹真是曹操的侄子。三国志记载:太祖起兵,真父邵募徒众,为州郡所杀。太祖哀真少孤,收养与诸子同。后因曹真勇猛,就让他带领虎豹营骑兵,(大家应该都知道虎豹骑的厉害吧,能担此重任的人绝非一般呀),逐渐成长为曹魏的顶梁式人物。 另有魏略记载:真本姓秦,养曹氏。或云其父伯南夙与太祖善。兴平末,袁术部党与太祖攻劫,太祖出,为寇所追,走入秦氏,伯南开门受之。寇问太祖所在,答云:“我是也。”遂害之。由此太祖思其功,故变其姓。
说到这个人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演义中的无勇略,无气量,无大局观的三无青年。现在我们来看看历史上曹子丹究竟如何。
第一,异常勇武。三国志记载:常猎,为虎所逐,顾射虎,应声而倒。能将老虎视为无物,岂是等闲辈。后来“太祖壮其鸷勇,使将虎豹骑。”曹操敢任之为其虎豹骑的将领,其武力可见一斑。
第二,很有才华。曹真生平战功赫赫。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,曹真受命总督诸军,遣张颌于街亭大破马谡,迫使孔明撤军,后又进军南安、天水、安定,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,真进军围之。条谓其众曰:“大将军自来,吾原早降耳。”,后兵不血刃,三郡皆平。曹真常与将士同甘共苦,士卒皆愿为其效命,〈孙子兵法〉所说:“视卒如婴儿,故可与之赴深奚;视卒如爱子,故可与之俱死。” 此亦真之所具将才而所为。
第三,有先见之明。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后,曹真认为诸葛亮若再次北伐必将过陈仓,于是先遣郝昭和王生守陈仓,果然建兴六年,诸葛亮乘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之机,出散关,包围陈仓。后来攻打二十多天无果而返。见于三国志:真以亮惩於祁山,后出必从陈仓,乃使将军郝昭、王生守陈仓,治其城。明年春,亮果围陈仓,已有备而不能克。
第四,为人仗义。三国志记载:真少与宗人曹遵、乡人朱赞并事太祖。遵、赞早亡,真愍之,乞分所食邑封遵、赞子。真每征行,与将士同劳苦,军赏不足,辄以家财班赐,士卒皆原为用。能善故人之后,谓之义;能以己之财资以国用,谓之忠;故此谓之忠义之士而不为过。
附图1:第一次拒诸葛亮北伐:诸葛亮扬言走斜谷道取郿,让赵圌云邓芝设疑兵吸引魏兵,自己率大军攻祁山。陇右的南安、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。张郃出拒,大破马谡于街亭。诸葛亮退后,三郡复降魏。

附图2:第二次拒诸葛亮北伐:诸葛亮出散关(陕西宝鸡市西南)围陈仓(宝鸡市东),招曹真部将郝昭抵抗,终粮尽而退还汉中。

附图3:公元223年春,曹魏帝国上军大将军曹真,命左将军张郃,攻击东吴驻屯江陵中州军队,大破东吴军,遂占领江陵中州。

曹真伐蜀未果,带病回洛阳,次年,曹真薨,谥元侯。长子曹爽继承爵位。魏圌明帝追思曹真之功,下诏曰:“大司马蹈履忠节,佐命二祖,内不恃亲戚之宠,外不骄白屋之士,可谓能持盈守位,劳谦其德者也。其悉封真五子羲、训、则、彦、皑皆为列侯。” 可惜其子曹爽任用私臣,优柔寡断,后被司马宣王所诛,为其带来灭顶之灾。正始四年(243年),七月,魏帝曹芳下诏在太祖曹操的宗庙祭祀已故大司马曹真、车骑将军张郃、左将军徐晃、前将军张辽、右将军乐进、武猛校尉典韦等二十位对魏国功勋卓著的大臣。
正所谓:跨马乘风三十载,灵丘木棉始盛开。
拒玄德,征孙吴,二次北伐亮北败。
将军扬功名在外,三郡闻名自降来。
助子桓,辅明帝,笑指演义没真才!
被遗忘的魏国大将军—曹真 希望这篇文章大家会喜欢。。。拾起我们遗忘的历史,属于我们的中国历史!

猜你喜欢
